广州科创|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 钟南山发倡议
2022-05-30 16: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海报/广州市科学技术学会
20名2022年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5月30日上午,由广州市科协、广州市科技局共同主办的广州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会场活动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四楼报告厅举办。
钟南山院士也发来贺信向广大奋战在各条战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他向全广州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坚守初心,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丰硕的创新成果回报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据记者了解,刘焕彬院士等20名2022年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都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有的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攻克科技难题,勇攀科学高峰;有的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全心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有的积极促进科技经济紧密融合,用科技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有的扎根基层一线,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有的积极投身科普事业,为青少年点亮科学梦想……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创新奉献担当,践行报国为民之志,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真谛,展现了广州地区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面貌。
20名2022年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简介
刘焕彬:老骥伏枥创新创业 引领造纸智能制造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
作为科学家,他专注科研,为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年近八旬之际创立的博依特科技公司,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古稀之年,他仍然热心参与和支持科普工作,不仅担任广东省科普讲师团团长职务,还每年坚持做科普、励志报告并支持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李建武:禾下乘凉梦的传承人
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常务副院、副研究员
李建武是个喜欢下田的85后,在袁隆平院士身边从事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及生理生态研究工作10多年。他是国家级项目——超级稻攻关第四、第五期研究的主要执行负责人,广东省首次突破双季稻较大面积亩产3000斤基地的技术指导,为杂交水稻亩产屡破纪录立下功劳。他为攻克水稻栽培技术高产难关,把水稻种遍了大半个中国。作为农业科普主播,李建武拥有45.2万粉丝量、获赞近800万,积极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张宾:深耕传感器产业 突破关键技术壁垒
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80后民营企业家张宾是MEMS特色半导体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先行者与推动者。在国际技术封锁和国内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于2020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条6吋MEMS半导体智能传感器芯片生产线;于2021年启动含括8吋MEMS传感器芯片量产线和快速验证线的区域规模最大的传感器产业集群建设。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制多款呼吸机用传感器,解决我国呼吸机关键零部件“卡脖子”难题,实现国产代替进口。
张锡宝:医心为民 改写患者人生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
张锡宝一直奋斗在临床与防治工作第一线,发现并报道全国首例“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发现华南地区首例“变异综合征”及“遗传残毁性角皮症” ,收治我国首例KID综合征患者,成功的治疗方案彻底改写了患者的人生轨迹。他关于维甲酸治疗重症遗传角化性皮肤病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版教科书《Pediatric Dermatology》收录引用。
杨琴:十年磨一剑 填补最新溶栓药空白
石药集团明复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制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制药高级工程师杨琴,数十年在生物新药研发征途中孜孜以求,历经磨砺,成功研发的国际最新一代溶血栓新药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梗的救治,脑梗溶栓也将首先在中国上市,填补该类溶栓药脑梗适应证的全球空白,对于降低中国脑梗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重大意义。
蔡宴朋:矢志水环境保护的领军人才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发展规划处处长
蔡宴朋的研究方向是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优青、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973计划项目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加拿大国家基金委资助的2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在顶级综合性期刊及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300余篇论文。他与团队一起从零建设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打造成为大湾区环境生态领域研究和人才集聚地。
于广平:专注工业智能 致力成果转化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
于广平多年来深耕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网领域,打破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难题,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带领团队服务国内外企业30余家,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担企业委托项目近百项,直接经济效益超2亿元。
李锋:精确描绘德尔塔变异株完整传播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锋从事病毒病研究20年。他留学回国后选择来到传染病一线医院开展研究工作,建立了支持多种病毒感染的特色模型平台,完成了儿童乙肝干扰素治疗项目的结果分析,提出了干扰素治愈HBV的理论假说,造福了乙肝患者。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积极投身产学研,及时参与对临床特征的总结,在国际主流学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参与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
刘晓初:打破西方技术封锁 创新智能灌溉装备
广州大学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教授
刘晓初在广州大学绿色加工及智能灌溉装备研究中心、广东省强化研磨微纳加工研究中心、广东省太阳能智能灌溉装备科技创新中心等五个中心担任主任职务。他开创了金属材料强化改性研磨、光伏智能灌溉、轴承高性能设计与制造新方向,实现从无到有的系统创新,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引领支撑我国机器人、高铁、航天航空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和灌溉装备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孔凡江:解密大豆基因 守护种业安全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分子遗传与进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孔凡江的研究方向是大豆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育种。他主持了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大豆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作为负责人组织建设广州市生物工程重点学科,获批广东省植物适应性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要进展和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冯君锡:基层科普的坚守者
广州市南沙大岗中学教导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冯君锡兼职开展科普活动23年,担任科普志愿者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讲解服务。他负责市科普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州科普游自由行等项目的运营服务,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兼顾推广科普活动、阅读活动,把优质资源分享到周边中小学和乡镇,扩大受众。他辅导学生参赛取得较好成绩,获省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4项、区级奖项6项,为2021年南沙区入选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单位贡献力量。
廖卫平:攀登癫痫病学高峰
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神经致病基因与离子通道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卫平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癫痫病学专家。他从事临床及基础研究30余年,长期致力于癫痫的分子分型及精准诊治,在癫痫疾病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多项开创性工作,提出了基因的量依赖学说,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发现10多个癫痫新的致病基因,为癫痫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首次提出的“基因致病潜力的评估方法和指南”,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指导。他建立的2万个基因致病潜力评估网站,为迄今为止信息最全面的关于基因与人类疾病信息的数据库。他建立的钠通道1A基因突变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该领域最完整的数据库,为推动我国以及国际抗癫痫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峰:为智慧城市搭建大脑与神经
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袁峰从0到1孕育了广州软件院。11年时间组建了一支由国家级人才称号、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南沙区高层次人才组成的队伍,由最初3人团队发展到超过400人,成功孵化了6家高新企业。他不断务实创新,聚焦于智慧城市领域,带领团队投入防疫系统开发三年,研发南沙核酸地图等功能。在专心科研的同时,推进产学研之路,打造“1+N”平台,让科研成果惠及大众,造福百姓。
阳会军:智慧养鱼 科技兴渔
广东诚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阳会军三十年如一日从事水产技术研究、推广和服务工作。为有效解决规模化水产养殖“用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在国内率先引进数字化渔业理念和技术,与团队自主研发智能化养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软件,将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实现“安全、环保、优质、高效”的现代化、规模化养殖的行业突破升级。他热爱并专注于水产行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为推动水产行业进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农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黄兆声:耕耘在一线的青少年科普园丁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教师,专业技术八级
黄兆声30年来一直在越秀区少年宫从事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教育经验。秉承普及与提高的教育理念,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工作始终紧跟时代的发展,出色完成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相关课题。他一手抓科技教师团队建设,一手抓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坚持开展青少年航海模型等竞赛,为越秀区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技教师以及热爱科学的学生,培养省、市、区科技航模骨干教师150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我爱祖国海疆”航海模型教育竞赛,共获得近20枚金牌。
贾林:打造区域医疗体系 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林率先在国际上提出行为消化病学新概念,创建了高效低耗的癔球症小剂量阿米替林疗法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主笔《癔球症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为解决南沙新区缺乏三甲医疗服务的空白,贾林举家扎根南沙十余年,高质量建设南沙中心医院,打造出较高水平的完整专科体系,实现了“大病不出区、重症救治高水平”的目标。他2010年曾率广东省医疗队参加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并担任专家组临时党支部书记,所带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他携手市八医院,扛起广州新冠康复病区的管理重任,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事故”目标,曾荣获“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尹良红:自主创新 打破进口血透机垄断
广州市恩德氏医疗制品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董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尹良红打破长期以来进口血透机垄断地位,带领研发团队开发研制国产血透机,迫使进口机降价,又自主研制出透析器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同时出口创汇。
贾金平:呵护产妇健康 推动高危妊娠管理创新
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妇产科主任
贾金平发挥区级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枢纽作用,有效避免延误发生,实现控制和降低全面二孩后剧增的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临床研究科目获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立项。她带领的产科承担花都区孕产妇免费分娩项目,被评为“花都区民生十大实事之一”;她领导的贾金平高危妊娠动态管理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广州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广州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广东省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广州市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
吴颜洲:扎根基层 致力农业技术推广
广州市增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吴颜洲24年来一直扎根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年平均下乡下田200天以上,指导病虫害防治农作物面积200万亩次以上,准确率及防效保证在96%以上,有效筑牢农作物生产安全第一道防线。他坚持专业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积极参与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要求的技术标准和指引,主持修订了多个地方技术标准文件,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他参与各类新型农民培训项目60余期,讲课超过200课时,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有效提高当地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水平。
蔡卓平:倾心服务生态学术和科普事业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秘书长、副编审
蔡卓平推动了学会的生态科普校园行、生态科普乡村行工作。他坚持不懈办好学术期刊《生态科学》,显著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生态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他担任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努力为学会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他发挥好作为一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的示范作用,将生态科技送到农村去,为服务“三农”作出应有的力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曾潇
校对 | 何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