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卓平,博士,副编审,现任《生态科学》常务副主编、责任编辑,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秘书长。作为负责人主持各类项目30多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多篇,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个。在期刊建设、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受到新闻媒体报道百余次。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_主编案例,获广州科普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个人)、中国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奖(骏马奖)、科学出版社期刊编辑知识竞赛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广东期刊优秀工作者、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主编、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广州市优秀科技志愿者、广州市基层科普工作优秀科普工作者等20多种奖项。
蔡卓平:从事期刊编辑工作十多年,有不少难忘的事情。期间经历向知名领域专家邀约稿件成功的喜悦,也有过约稿失败心情短暂的失落;感受期刊编委会或期刊宣推会上大家对期刊工作的支持与鼓励;感触大大小小各种期刊编辑部日常活动的温情时刻。要说意义比较大、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在2018年上半年,当时困惑于生态学领域期刊和编辑人员应如何更好地结合省情新特征、发挥好期刊服务生态科技创新的效能,助力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我专门组织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教授、长江大学贺美教授、广东药科大学学报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刘晓涵副编审等10多位在国内从事生态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知名专家、青年才俊和优秀编辑,各抒己见,最后提炼整理金句观点并在报纸媒体以专版形式刊发呈现,集思广益。他们那次传道解惑,为《生态科学》期刊这几年的健康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编辑人员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蔡卓平:办刊秘籍不是武侠片中常说的“唯快不破”,相反,我觉得应该是“慢工出细活”,当然,需要带上理想和情怀吧。提升期刊影响力,相信是很多期刊努力的方向,为之,我们也在提升编辑人员技能、扩大审稿专家队伍、调动编委职能、注重数字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过工作,这几年也取得一些进步。当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优化期刊编辑出版的服务意识。《生态科学》的办刊宗旨“弘扬生态学术精华、服务生态学者精英”,强调的就是“服务”。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真诚地与作者沟通和交流,服务好生态科技工作者作者群和读者群,服务好生态学科发展需要,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事业。注重工作细节,《生态科学》编辑人员公布办公座机、个人手机、邮箱、QQ 等不同的联系途径,不管是正常办公时间还是节假日,作者、读者、审稿专家能随时与编辑人员联系,编辑人员及时高效回复他们有关稿件的疑问与咨询,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另一个方面,不断强调选用稿件的标准是“质量为首”,不管稿件来自一流大学还是普通大学,来自国家级研究所还是省市级研究所;不管第一作者是正高还是副高职称,或者是在读学生,《生态科学》的期刊编辑、审稿专家、编委会都坚持公正对待稿件。期刊杜绝研究内容简单、达不到刊物标准要求的“人情”稿件,确保每一篇采用稿件的学术水平和质量。